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度过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庚子春节。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个非常时期,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的每位青年教师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抗击这场疫情。
用陪伴疏解情绪
受疫情影响,年前定下的提前返校集训计划被取消了,学校测量团队的同学们知道这一消息或多或少都有些焦虑,许天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何安抚学生情绪,帮助他们静下心来认真完成每天的线上训练任务,许天老师陷入了思考。
这天,在项目讨论群里,有名选手在拿到错题后,情绪显得有些焦躁,正如许老师所料,学生萌生了退出训练的想法。许老师以大哥哥的身份和学生聊了很久,分享了自己在高中时参加比赛的经历及学习中遇到挫折时的应对措施。不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网络教学、班级事务有多忙,许天老师每天都会和测量团队的每位同学联系、沟通,反馈作业中的问题,聊聊学习上的困难,听听学生的想法,鼓励大家继续加油。这位年轻的大赛辅导老师,以大哥哥身份陪伴在选手的身边,帮助他们疏解情绪、增长知识。
用大爱护航成长
1月30日那天,顾宁宁老师向往常一样和教学部报备了学生的健康情况,但大家都不知道,她是位刚刚生产完的母亲,在这场疫情战争中,她始终按照学校的安排及时了解学生的健康信息,及时上报各种信息。这场始料未及的疫情让学校的老师们跻身主播行列,郑佳怡老师就是其中一位。《建筑安装施工图识读》课程,本不是郑老师本学期的教学科目,但由于外聘老师无法承担网络授课工作,郑老师二话不说接下了这项任务。在网络教学之余,这位哺乳期的新手妈妈还要见缝插针地做好《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的备课任务,为返校后的线下授课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两位年轻的新手妈妈克服自身困难,坚守教学育人岗位,在用大爱护航学生成长成才。
用细心打磨精品
一堂好课是怎样炼成的?是时光的磨砺、是经验的累积,但更多地,是付以真情、精益求精。
接到线上教学任务的第一时间,这位90后的年轻老师已经跃跃欲试了,她就是环艺教学部《建筑装饰设计》课程的授课教师朱婷。她快速熟悉了超星和腾讯课堂两个平台,研究教学软件,认真学习技术细节,并拟定了双平台应用课程教学的初步方案。紧接着,朱婷老师马不停蹄开始准备线上教学资源。
一切准备就绪,朱婷在同学中开展了课前调查,她发现,很多学生家里没有课程学习所需的测绘工具、装有软件的电脑等学习用品。为此,她马上调整的授课方案、查找和设计更多适合线上教学的资源。在和同学的一次次沟通和试课后,她不断细化教学方案,组织了多种形式的课程学习模式,努力打造更优质的线上课堂。
用责任书写担当
作为一名外省市班级的班主任老师,这个寒假,刘聪老师的手机一刻也不曾关机。班级同学大都是云南学生,放假在家很多同学还要帮家里劳作,白天不能及时回复消息是常事。刘聪老师体谅学生的情况,他将学生每日情况报备提前一天,因作息不同,刘老师常常和同学们沟通至深夜。
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教师,刘聪老师主动请缨,承担了《体育与健康》课线上教学平台搭建和资源建设工作。开学后,他更是和教研组老师一起承担了18级、19级共1088位同学的每日一节课的线上教学任务。课前精心准备、课中互动讲解、课后记录导出、及时评价,是刘聪老师日常网络教学的流程。看似每日短短30分钟的课程,刘聪老师每天都要花好几个小时才能完成。
用真情传递温暖
今年的除夕,陈罗佳老师和班级的26名同学在学校食堂吃了一顿特别的“团圆饭”。新春佳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寒假留在上海实习的云南学生不知所措。疫情的特殊性使学生无法外出实习也无法返回家中过年,在学校领导的高度关心下,学生第一时间得到了妥善安置,留在学校安心生活。
作为班主任,陈罗佳老师虽在家办公,但这位“知心姐姐”的心里每天都有了一份牵挂。在班级群里分享疫情动态和科学防护知识,通过正面引导和宣传,让留校学生“定心”成了她日常工作;疫情期间,她还不忘利用网络督促学生抓紧复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内容,常常在班级内开展线上交流与沟通,让同学们保持一颗“学心”;此外,她常为同学们推荐书籍和电影等,帮助学生缓解疫情期间的心理压力,为同学们“疏心”。
用专注期盼春天
自疫情联防联控工作启动以来,学校每天要对学校工作人员及学生进行身体健康排摸及出行情况统计等工作,准确掌握学校每一个师生的动态。
作为学校办公室负责人,吴静妮老师就承担了与区教育局、吴泾镇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承担了学校每日零报告的职责。两个多月来,吴老师每天电话、微信不间断,内同学校学生、教师、后勤等条线保持密切联络,掌握一手消息,拟定并下发相关疫情防控通知;外同教育局、吴泾镇加强联防联控工作的沟通协调,了解最新政策要求,确保学校相关工作能落实到位。吴老师表示,每日零报告乍看是一堆数字,她要做的不仅仅是数字表格,更多是要了解清楚每个师生是否安全,是否有需要帮忙协调的事项。随着国内疫情发展态势的转好,她期待有一天能告别零报告,脱去口罩的束缚,拥抱美好的春天。
在疫情防控中,建筑工程学校的青年教师们用情授课、用心育人。我们坚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这“疫”战,我们必胜!
(供稿: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