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国家发展新时代人工智能的战略部署,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教研(督导)室、教务科于11月1日下午在综合行政楼301组织召开《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与学》专题讲座。讲座主讲人为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秦红斌老师,我校建筑工程市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研组长及部分骨干教师参加。
秦老师以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如何改变的问题开始了演讲,引导在座老师们的关注与思考,同时结合《上海市推进实施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2024-2026年)》政策文件,明确了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入应用到教、学、评、研等教育教学和管理全过程、全环节的重要性,并介绍了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工具。
为了提升讲座的获得感,随后,秦老师请参会老师亲身实践,尝试用手机中的豆包、智谱清言或文心一言等AI工具,运用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对话提示词的技巧,生成一份教学设计。在互动过程中,老师们发现了提示语输入对生成内容的重要性。提示语作为唤醒人工智能的“魔咒”,输入得越具体越精准,生成的内容越贴近于我们的需求。由此,秦老师引出提示语撰写的RTF原则。R即Role,设定角色;T即Task,输入任务;F即Format,设定格式。并以具体例子说明,如“你是一位英语教学专家,请根据上传的英语单词,生成一首英语儿歌,儿歌中用到的单词加粗显示”展示生成的教学资源。
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提质增效,不仅能辅助形成教学设计,还能够批改作业、看图说话、生成绘本、生成问卷等。可以文生文,还可以文生图、文生视频、图生视频等。此外,秦老师还介绍了智能体的应用,即如何开发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智能体作为人机交互的新范式,能够在人机协同过程中,学习AI和用AI学习。秦老师用豆包构建智能体进行具体介绍,建议老师以一个教学单元(一节课)/一个项目主题来设计教学专用智能体。
讲座的最后,秦老师鼓励老师们用人工智能为每个孩子创造最适合他们的教育目标、内容、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教育成效。本次讲座内容丰富,互动热烈,老师们受益匪浅。学校将广泛开展人工智能教学实践与体验,全面提升师生数字素养与技能,以先进数智技术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形成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当代职业教育教学新模式。
(供稿:教研(督导)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