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是怎样炼成的?


[2015-04-16]   发布单位:宣传科   阅读次数:411

上海市“星光计划”第六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即将落幕,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共参加7个项目的竞赛,其中工程测量、工程算量和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是学校的重点竞赛项目,笔者在比赛前期看到指导教师和参赛选手们脸上带着微笑、并不十分紧张的情况感到好奇,带着追根究底的心,笔者采访了指导教师和选手们,寻找“星光”炼成的奥秘。

以赛促改显成效

学校在历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星光计划比赛建筑类项目取得不俗成绩,这与学校开设各类专业兴趣班是密不可分的。自2013年起,学校在专业兴趣班的基础上实行了教学改革,组建了建筑CAD、工程算量、工程测量等专门化方向班级,教学和作息制度同其他班级相同,由多名大赛经验丰富的教师授课,并制定相应的授课计划。

学生闻讯后,纷纷踊跃报名。在班级化的培训中,良性竞争渐渐形成,同学们学习氛围日益浓厚,技能水平也日益提高。在去年举行的学校第六届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中,建筑类项目获奖者大部分是专门化方向班学员,当然此次“星光计划比赛中大部分也是他们的身影。不少未入选市级决赛的同学也甘当陪练,同选手们一同参加集训,他们纷纷表示尽管未入围,但是专业技能的学习无止尽,也希望在他们的陪伴下,选手们能精益求精。

专门化方向班不仅仅培养“星光选手们,还负责向企业输送符合企业需求的新鲜血液。自专门化方向班级开班以来,学生的实习就业率近百分之百。2014年起,学校建筑装饰、工程造价等专业分别搭建校·行·企三方合作共建共管平台,部分企业专家进驻课堂,将企业工作中实际问题同学生分享,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

以赛促教共成长

学校多年的大赛经验,涌现出许多教学能力突出、技能娴熟的优秀指导教师,在今年的大赛指导工作中,年轻教师担任着重要的角色。

在工程测量项目中,三名年轻女将承担着主要的指导工作,尽管她们的平均年龄仅30多岁,可大赛经验丰富,她们均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她们根据以往大赛经验,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在照顾学生技能成长的同时,也兼顾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她们不仅是指导教师还是学生的伙伴。在进行指导工作之余,她们还完成了测量课程试题库的编写工作,她们表示大赛的指导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这些集训的选手,更是为了在之后的专业教学中为学生们开启技能学习的大门。

在工程算量、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等项目中,年轻教师也承担着大量的培训工作,甚至不少老师都留校过夜,这种忘我、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感染了那些选手们。

以赛促学谋发展

“星光”的成长不仅仅是靠学校提供的机遇、教师的培养,更依靠每一个“星光”们自身的努力。

在建校,许飞、刘天一、徐赛英……学生们对这些“星光”前辈的事迹如数家珍,立志成长为一名“星光”。当笔者问选手们训练累不累?苦不苦?他们点点头。问道“有想过放弃吗?”,选手们摇摇头,表示再苦再累也没想放弃,因为他们觉得比赛好成绩是每个人内心最真实的渴望,但是如果没有得到好名次,自己在技能上也会有进一步的成长和提高,为自己今后的就业前景增添砝码。即使大赛结束,他们也想留在专门化方向班级继续学习。

 

如今,校园里依旧能看到“星光”种子的身影,他们或背着沉重的仪器,或在计算机前操作着,或拿着计算器看着图纸,他们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前行着,他们也许无法成为最后耀眼的“星光”,但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学校营造的氛围中,磨练着技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发光,奋勇前行。